面料企划大的思维架构可以分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。而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又可分几个小思维。面料企划大的应用原则可以分为创新、流行、基本。
而面料企划的操作流程,包括收集、整理、应用,在应用阶段,需要运用以下几个思维框架,对企划的制定和落地,都非常有帮助。
1. 季节波段思维框架
做好面料企划,弄清楚季节波段与温度的关系(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温度)极为重要。
波段设计是大部分品牌服装公司通用的产品设计开发方式,从上货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入手开发设计。在波段的制约下开发设计,使产品整体性、系列性更强,产品的结构和比例更清晰,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一季的设计任务,是一种以市场和销售为导向的设计开发方法。
选择面料时,要选择与季节相符的面料,每个波段之间要有细腻的温度变化。
面料之间的组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看,比如上下、内外、主品类还是搭配品。
有些面料特性强,可做的款式比较局限;而有些面料既可以做外套、也可以做下装和连衣裙,所以在选择时,就需要把控好面料品类之间的平衡。
有些面料有特别强的季节感,如大衣面料只适用于冬季,没有办法顺延到其他季节。而有些面料则是可以穿插、顺延到多个波段或季节中的,这样的面料通常可以打开思路,尽可能多开发款式。
2. 面料风格思维框架
对于一个品牌而言,必须要明确自己的风格定位,这样你的辨识度才够高,才知道如何去选择趋势和开发的素材。以前做批发的设计师,在风格这块的理解相对粗放,比如韩版、日版、欧版、法式等。而品牌设计师的风格概念更为细化精准。
选面料的时候,绝对不仅仅是拍脑瓜子的灵光一现,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,权衡的结果。不同的面料对应不同的视觉风格,如果不具备面料风格思维,很可能在规划面料布局时就会走错方向。
我曾经说过,款式设计选面料,一是读:面料性格。因为款式的风格对应着面料的性格。这一点有更多的感性成分在里面。
比如光泽型面料, 一般包括丝绸、锦缎、人造丝、皮革、漆皮面料、涂层面料等。无光泽面料多为表面凹凸粗糙的吸光布料,比如棉麻之类。平整型面料表面缺少变化,比较平整,感觉庄重大气,特别适合简洁大方、强调线条的造型设计。
面料种类与对应风格形象示例
弹性面料主要是针织面料,还包括由尼龙、莱卡等纤维织成的织物,或者由棉、麻、丝、毛等纤维与尼龙、氨纶混纺的织物。轻薄柔软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、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、棉织物和化纤织物等。
不同面料类型对应不同的风格形象,所以我们做企划时,先有风格诉求,再去选择对应的,更容易出效果的材料来做:
二就是懂:面料性能(下面要讲的场合思维)。因为很多细节就必须考虑面料各方面的性能。
3. 面料场合思维框架
场合思维要关联面料性能。因为很多细节就必须考虑面料各方面的性能。比如没有考虑抗皱性,或者没有考虑耐热性,又或者明明是户外服装,选的面料却一扯就坏。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不懂织物的性能。
比如,休闲场合可以多用纯棉等天然织物,而通勤场合一定要考虑抗皱因素,化纤类就更适合。同样的,视觉感也是场合思维非常重要的因素,比如通勤场合的面料更简练,更直线条,而社交场合的面料肌理可以更复杂,甚至更奢华:
4. 价格区分思维框架
基本上,服装企业就是用货品成本作为基数,然后乘以“加价倍数”来确定最终吊牌价。首先,一个成熟的企业,都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加价倍数,这个数字来自经营验证,是否能保证公司盈利和现金流。
国内商业品牌定价一般是先定倍率。而定倍率的依据,一是成本,而是品牌溢价能力。品牌价值差一点的牌子只能定5倍倍率, 好的牌子可以定10倍甚至12倍以上。
根据不同品类的商品价格,通过计算推出面料的价格后,当同一个品类的面料块数在2块以上,则面料之间的价格结构需要拉开分成低价、中价、高价;这样就可以在选择面料时,清楚判断所选面料是否匹配本品牌的价格带。
比如有3块裤装面料,做整体规划的时候,要把这3块面料的价格拉开,它们可以分别是羊毛材质(偏低)、混纺羊绒(中等)、精纺羊绒(偏高):